[论文摘要]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的乌为何歌唱》是一部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的视角透视了黑人女性成长的艰辛和成长道路上的迷茫与困惑。
[论文关键词]成长小说;自传要素;引路人;成长历程
玛雅·安吉罗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中唱出了她在绝境中奋起抗争的歌。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要背景的小说,生活中的一系列经历组成了一位黑人女青年既独特又颇具普遍性的成长故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由多个突出的人生经历组成,这一次次的经历建构了主人公整个的成长历程。玛格丽特在与社会的接触与碰撞中,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学会了生存,这是一部典型的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具备“发现”与“确认”的一切必要因素,同时在内容和情节结构的构建上也体现了成长小说的典型特征。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德国,它是描写某个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地说,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主走向社会,从无知走向完善的变化过程。更确切的说,成长小说应该限制在主人公从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状态进人知之状态的叙事。成长小说大都含有自传的要素,多数是作者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通过某一特定的个人,作者把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意识地、艺术地再现出来。《我知道笼巾的鸟为何歌唱》就足根据玛雅·安吉罗白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孩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辛成长历程。当玛雅·安吉罗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全家迁往加州。三岁时父母离异,她和哥哥回到阿肯色州斯丹普的奶奶家。七岁半时遭她母亲的男友强暴,之后拒绝开口说话长达五年之久。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巾的主人公玛格丽特四岁时与哥哥一起被离异的父母像寄包裹一样寄往南方的祖母家。在玛格丽特的童年里没有父母的呵护,只有奶奶的关爱。当八岁时被爸爸接到妈妈家时,由于父爱的缺失,她喜欢被母亲男友弗里曼搂在怀里的感觉,喜欢嗅他的气息,听他的心跳,甚至当弗里曼在第一次亲呢之后,她还期待着以后更多亲密的动作。但后来弗里曼失去了控制,奸污了她,并威胁她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她最亲近的哥哥,否则就杀死他。这对一个仅仅八岁的小女孩来说,极为恐怖,她病倒了,秘密也随之暴露了。然后,玛格丽特被传唤出庭作证,当法官问她是否被弗里曼抚摸过时,她说了谎,弗里曼当天就被保释出来,几天之后被杀了。玛格丽特从得知弗里曼死亡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不再讲话了,除了对亲爱的哥哥。这次生活经历,是她第一次涉人成人世界的生活体验,结果她躲进了自己的躯壳,封闭了自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这段时问也正是她脱胎换骨的转变。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快乐和天真,沉浸在孤独和郁闷当中。这也是玛格丽特成长的心路历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契机,从天真的童年世界坠人对人生的迷茫,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迷茫。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青少年成长的轨迹,这些人是青少年成道路上的引路人。玛格丽特的成长道路上有两个重要的引路人。玛格耐特在经历童年的不幸后,又回到了奶奶的身边。在非裔美国文学的作品,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位老人或一位长者,或者老人根本不出现在故事,但老人的话语却时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子孙们。拉尔夫的《看不见的人》,主人公的爷爷在弥幽之际的话语就像足一道咒语无时无刻都萦绕在他的周围,提醒着他。老人是智者、先人、历史的象征,警示过去也预示着未来。玛格丽特的奶奶是整个黑人社区的骄傲,也足黑人自立自强的象征。她拥有自己的商店,而且还很盈利,拥有着一些穷白人也没有的生活,她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对待前来买东西的黑人总是很慷慨,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她赢得了黑人的尊敬,甚至足白人都称她为“夫人”。玛格丽特在奶奶那里得到了关爱和呵护,也是在这儿开始理解黑人和白人的不平等,奶奶的商店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天都会迎来形形色色的人群,观察这些人的言行和话语,使玛格丽特认识到在这个白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黑人的生存是多么的艰难。一次,玛格丽特的牙疼得特别厉害,奶奶只好带她去看牙医,这是一个白人牙医,奶奶在他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相信这位白人医生会给自己的孙女看病的。
但当她们到达医院的时候,那个牙医不但不给看病,而且还用刻薄的语言侮辱奶奶。“安妮,你知道我不给黑鬼、有色人看病。”不管奶奶怎么和他辩解,牙医始终坚持他不给有色人看病的原则,“安妮,我的原则是我宁愿把手伸到狗嘴里也不愿伸到黑鬼手里。”这些话噎得奶奶几分钟都没说出话来,此时的玛格丽特什么都忘了,“只记得她那几乎让我感到陌生的脸”接着“她一只手把那愚蠢的护士推到一边,昂首阔步地走进牙医的办公室。…‘看见女士要站起来,你这傲慢的家伙。”“我不想让你当着玛格丽特的面道歉,因为我不想让她知道我的力量……”激烈的争执后,牙医害怕了“是,夫人,感谢你不杀之恩,谢谢你,亨德逊夫人。”这一切发生后,我的牙疼已经减轻,化作庄严的痛苦。之后去看黑人牙医的旅行,我就坐在她身边,做她的孙女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我相信她的魔力肯定有一些已经传给了我。
在玛格丽特成长道路上的另一个引路人是弗莱沃丝夫人。在玛格丽特的眼里她就像是一个优雅的天使,总是用轻柔而又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和奶奶讲话,虽然我觉得她们并不是很熟悉。在一个夏日的下午,弗莱沃丝夫人来商店买东西,临走时竟叫玛格丽特帮忙给送去,在路上,她和玛格丽特谈了很多,“玛格丽特,听说你在学校表现的很出色,但那都是笔头上的,老师们反映说他们很难让你在班里开。…‘听着,没人逼你开口,也许谁也做不到但要记住,语言是人和他的同类交流的方式,也正足语言把人类和低等动物区别开来。”“你奶奶说你读了很多书,有机会就读。很好,但还不够。字词的意义不光是落实在纸上,它需要人的声音赋予它更深层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对玛格丽特来说,是种全新的说法。接着弗莱沃丝夫人给我上了后来我们称之为“人生的第一课”。弗莱沃丝夫人告诉玛格丽特永远都不要容忍无知,但要理解没文化。有些人没能上成学,但他们比大学教授还有教养,甚至更有才气,要多听听乡下人所谓的常识,那些朴实的说法其实蕴含着几代人集体的智慧。正是弗莱沃丝夫人的这些话打开了玛格丽特封闭了许久的心扉,要她面向生活而不是死亡和逃避,在与弗莱沃丝夫人的交谈过程中,玛格丽特深化了对人性、对社会、对自我的理解,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走出童年痛苦的经历,迈进苦乐参半的成人世界。
离家外出是该成长小说重要的情节构建成分。父母的离异,迫使主人公玛格丽特和仅仅年长自己一岁的哥哥来到了奶奶家。这次旅程没有孩子想像的快乐,只是像包裹一样被托运了过来。这样的经历在幼小的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下,这在黑人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本来就是边缘人的黑人孩子来说,成长就显得更艰辛。随后姐弟俩又被不期而到的爸爸接到了妈妈家,这次好像应该是幸福的开始,但是妈妈整天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他们,致使玛格丽特被奸污,这是她一生的阴影,也是她对性意识迷惑的开始。妈妈应该是女儿的保护神,是女儿一生的引路人,但玛格丽特从妈妈那并没有得到关爱和保护。年约的玛格丽特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对性有了模糊的认识.但没有人去引导她,致使她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同性恋者,这让她选中了社区中一个非常优秀的男青年做实验品。如果说弗里曼对她的性伤害给她带来了一生的痛苦,那么这次的经历,是她自己对自己的又一次伤害,她并没有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只是满脑一片空白的接受了短暂的一瞬,只能像弗兰克斯坦一样,享受自己的苦果,当了未婚妈妈。玛格丽特的这几次离家远行构成了她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契机,一次次经历构成了一道螺旋,节节上升,建构出主人公整个的成长历程。
正像小说的前言中写到“如果成长对于这个南方黑人姑娘来说意味着痛苦,那么,意识到自己生非其地则更像是剃刀上的锈蚀,威胁到了咽喉,那是一种无端的羞辱。”玛雅安吉罗,这位勇敢的女勇士通过玛格丽特唱出了心中愤怒的歌,《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不仅是反映黑人女性成长的佳作,也是黑人文学成长史中绚丽的一章。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 > >
简析“成长小说视角下的《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
来源::未知 | 作者:火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推荐*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论析厄普代克的宗教思想
- 下一篇:浅论圣经中的亚当与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创作中的亚当
随机阅读
- [英美文学] 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
- [英美文学] 浅论圣经中的亚当与美国十
- [英美文学] 中国的塞林格研究
- [英美文学] 论析乔治·爱略特的人文宗
- [英美文学]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叙事
- [英美文学] 试谈《呼啸山庄》潜在的美
- [英美文学] 语篇结构标注研究的综述
- [英美文学] 试论《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
- [英美文学] 后殖民文论与圣经批评的互
- [英美文学] 浅谈《欲望号街车》中布朗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英美文学] 新视角下的托马斯.哈代研
- [英美文学]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
- [英美文学] 浅析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
- [英美文学] 论当代西方戏剧中的“在场
- [英美文学] 论哈罗德·布鲁姆的宗教批
- [英美文学] 在《双城记》中表现的浪漫
- [英美文学] 试析探析《教父》中教父的
- [英美文学] 文学认知:具体语境与规约
- [英美文学] 由《网下》主人公的成长历
- [英美文学] 浅谈透视《圣经》剖析欣赏
- [英美文学] 自卑情结——论析霍桑创作
- [英美文学] 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
- [英美文学] 《红字》---对清教主义的
- [英美文学] 浅谈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创
- [英美文学] 《雾都孤儿》情节的巧合
- [英美文学] 《摩罗博士的岛》中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