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_火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推荐*

火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推荐*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心理学类 > >

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

来源::未知 | 作者:火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推荐*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心理应对能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本文对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应对心理应对能力应对教育

“应对(coping)”又称为“应付”,20世纪40年代才从一个日常概念转化为一个科学概念,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心理学领域.并从此开启了人们对“应对”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个体行为等的关系的研究。本文尝试对心理应对能力的涵义、结构进行探讨,并基于结构视角,探索心理应对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心理应对能力的基本涵义

“应对(coping)”的本义是指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心理学最初将应对看成是一种适应过程。Murphy(1962)认为:“如果某种心理活动是一种适应过程.那么这种心理活动可以被视为应对行为。 ”Joff&Bast(1978)则认为“应对反映了人对现实环境的有意识的、灵活的、有目的的调整行为”,将应对认定为是一种行为。随着人们对应对研究的不断深化,对应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以往的单一视角被复杂角度取而代之。Lazarus&Folkman(1984)就将其定义为“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据此,我们将心理应对能力的基本涵义概括为:心理应对能力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与生活事件(既包括重要生活事件,也包括日常琐事)进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获得的、并受先天生物性因素影响的、平衡因生活事件导致的自身心理内环境的改变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

揭示心理应对能力的结构既是对心理应对能力概念的操作性诠释。又是科学、合理地设计心理应对能力的测量手段和科学地进行心理应对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心理应对能力不是个体单一的某种心理特质,而是由应对认知、应对情感、应对意志和应对行为四种成分有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因为个体在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中要平衡自身心理内环境,要适应外环境的变化,总会涉及到许多过程和内容,如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情感的表达和管理、对无法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生活事件能否正视、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及选择和执行应对策略等。

第一、应对认知成分承担对面临的生活事件进行主观认知评估及监控的任务,是结构中的基础成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反应强度一方面取决于生活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大小以及环境特征等缓冲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认知评估。Arnold(1950)在她的情绪理论里高视度重认知评价的作用。她认为一个生活事件是否能引发情绪以及引发何种情绪,只有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才可能确定。而Lazarus(1966)进一步将 Arnold的认知评价扩展为评价、再评价过程。日常生活中,不同个体对同一时间面临的同一生活事件常常有不同反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体虽不能选择面临的生活事件,但却可以决定对生活事件进行何种理解和评价,而这又为个体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反应提供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信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认知活动除了指向具体的认知对象外,还包括对认知活动本身的监控、调节等更高级的元认知活动。因此,应对认知的成分也包括一般认知和元认知两种元素。一般认知负责对生活事件进行认知和评估,元认知则负责对主体进行生活事件的认知和评估的监控调节。

第二,应对情感成分是个体对生活事件进行应对认知评价时产生的相应情绪情感体验。Lazarus(1966)认为,由于及时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生活事件作出解释对人的生存适应至关重要,所以,个体只要处于清醒状态,对周围生活事件的初级认知评价就随时随地不断地发生和进行着。一旦确认某种生活事件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个体的情绪活动就立即产生。作为一种应对认知的衍生物,应对情绪情感一经产生,一方面会激起相应的应对行为,另一方面也会反作用于个体的应对认知活动,影响个体对面临的生活事件的进一步认知评价,并逐步使这种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沉淀为个体关于这类生活事件的经验、态度,从而影响个体以后对该类生活事件的心理应对。应对情感成分除了包括一般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外,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面对生活事件激活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管理。健康心理学认为,一味地放纵情绪情感固然不好,但一味地压抑情绪情感同样不利于健康。因此,心理应对能力强的个体善于适时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

第三.应对意志成分是应对活动中为实现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目的而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能动力量。如前所述,个体应对生活事件涉及到许多过程和内容,要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如面临生活事件进行认知评价时.可能会受到自身的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情绪不佳、信心缺乏等内部因素的干扰,还可能受到环境艰苦、社会支持缺乏等外部因素的阻挠。只有运用意志力克服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消极影响,并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才能达成目标。

第四。应对行为成分是个体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是个体达到平衡心理内环境和适应外环境变化目的的手段。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无论是对生活事件的准确认知评价、对个体情绪情感的恰当表达和有效管理.还是对自我意志力的充分调动,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对生活事件的有效行为之中,才能实现心理应对能力的目标。

心理应对能力上述的四种成分彼此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个体心理应对能力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成分都不可被替代、被忽视。

三、在教育中培养心理应对能力的思考

既然心理应对能力是由认知评价、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成分有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我们就要从整体观角度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

(一)重视应对认知教育,提高学生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水平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压力和应对的观念。生活事件带给个体压力而导致应对需求。以往,我们对因生活事件导致的压力持一种较片面、较负性的看法,没有正视社会就是一个由生活事件构成的压力场,每一个人置身其中既是一个压力源也是一个应对主体。不容置疑,生活事件导致的高压力尤其是长期的高压力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更大的伤害可能来自个体对待该种压力和应对的错误观念。如果观念消极,就是生活琐事也会对个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要指导学生对生活事件导致的压力进行分析,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生活事件导致的压力,树立积极的应对观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能够提高机体警觉水平,使个体产生适当的紧迫感,因而有利于调动个体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正是在这种压力与应对中向前发展的。其次,应对认知教育要重视应对知识的传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有专业领域的大量知识是有效解决专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经验也告诉我们,那些饱经风霜的人总是能从容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所以,拥有丰富应对知识才会坦然应对各种生活事件。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讲座或其它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关于生活事件及应对的相关知识,如传授应对、应激、压力等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获得相应的理论指导。再次,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信、乐观等品质。自信、乐观是具有认知属性的人格特质,它们都会对个体的应对产生影响。如自信的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时相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生活事件,具体应对中会体验到挑战感或满足感;不自信的个体较倾向于认定自己无力或无法应对面临的生活事件,在逃避中体验到威胁感和无力感。乐观的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时倾向于积极归因或自我保护归因,乐观面对一切;而悲观的个体则倾向于消极归因或自我贬损归因,悲观面对一切。

(二)强调应对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应对情感的表达和管理水平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证明,在生活事件引起的压力状况下.个体基于认知评价而产生诸如焦虑、烦恼、悲伤、愤怒等种种形式的情绪情感反应。这些情绪情感反应因常常伴随相应的植物性神经功能改变而激活体内潜能,以应对生活事件,形成保护性反应。如果没有这些情绪反应,人便无法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如果一味强行抑制,可能对人体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疾病。但是,如果情绪反应过分剧烈或持续时间过长,也会产生持久的或严重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使相应的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应对情感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出现悲伤、愤怒、悔恨等负性情绪时,要敢于面对,并且能够在亲朋好友和师长等面前通过诉说或哭泣、大声叫喊、剧烈运动、书写等方式排解和宣泄,将内在的负性情绪外化,把压力释放出来。另一方面要通过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帮助他们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其能有效地控制情绪的波动;对生活事件带来的焦虑、不愉快、愤怒、悲哀等情绪体验能够适时、适度、恰当地表达和灵活地转移,提升生活事件的建设性功能,将生活事件带给个体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注重应对意志教育,培养学生的应对意志品质

马卡连柯曾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培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应对意志在心理应对能力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对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长期的历练才获得的。培养学生的应对意志要注重以下几种品质:一是动力性意志力,它是直面生活事件、克服困难、完成应对的心理动力;二是挑战性意志力,它是直面生活事件、战胜困难、有效应对的积极态度;是控制性意志力,它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生活事件的力量源泉:四是自主性意志力,它是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应对的意识。通过应对意志教育,使学生具备迎接生活事件的动力、直面生活事件的勇气、战胜生活事件的信心和依靠自己化解生活事件的意识。

(四)开展应对行为教育,提高学生选择和执行应对策略的水平

应对行为教育主旨在帮助学生生成应对策略库及其相应触发条件。首先,使学生理解、掌握常用的应对策略。现有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的应对策略,如积极认知应付、积极行为应付和回避性应付;问题指向策略和情绪指向策略;以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寻求社会支持、注重事情的有利方面、超然、暂时解脱、降低紧张;分析问题采取行动、否认问题回避问题、求助他人宣泄情绪、转换视角自我保护等。这些应对策略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策略,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使用条件,明确其优缺点,才能为自己所用。其次,由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之间存存个体差异,要指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各种优势,消化吸收已有应对策略,构建自己的应对策略库,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事件。


火博体育app下载|官网推荐*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试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恐惧心理分析

试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恐惧心理分析

论文关键词:恐惧 外部控制 自我控制 论文提要:学生的恐惧心理在瓷共体育谈甲香运存在着。但是可以克服的...